我国纤维水泥管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
更新时间:2014/9/25 11:37:46 作者:纤维水泥管 浏览 次数 业内专家认为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,使全球经济进入长期的结构性调整时期。从2009年开始,我国经济开始进入‘结构性减速’通道,纤维水泥管毫无疑问是运行在这个减速通道内。纤维水泥管发展环境新常态的主要表现为:不可逆转的企业运行成本增加、贸易环境变化、投资环境变化。
面临经济环境的新常态,对于中国纤维水泥管的影响最深刻的。在今年5月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就曾指出:“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,我们要增强信心,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,适应新常态,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。”另外,据主流舆论对于新常态的进一步解释是:“增长速度换挡期、结构调整阵痛期、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‘三期’叠加,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。”
据相关数据显示,在2012年以前相当长的时间里,纤维水泥管经历了年均超过20%增长的快速发展期;但从2012年起,纤维水泥管的增速骤然减半,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仅增12.29%;今年上半年,规模以上纤维水泥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8.5%;中国纤维水泥管联合会的乐观估计是,2011~2020年规模以上纤维水泥管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.5%。
业内专家认为,“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,使全球经济进入长期的结构性调整时期。从2009年开始,我国经济开始进入‘结构性减速’通道,纤维水泥管毫无疑问是运行在这个减速通道内。纤维水泥管发展环境新常态的主要表现为:不可逆转的企业运行成本增加、贸易环境变化、投资环境变化。”以下,是来自相关媒体的分析报道。
一、是困扰行业多年的水泥问题。
纤维水泥管企业的感受是棉价太高,棉农的感觉是棉价太低;企业要求放开进口配额,如果放开,40%以上的差价,必然把国内水泥置于死地;那么中国还要不要有人生产水泥?有人寄望棉价补贴政策,但补贴能补足40%差价吗?看来根本出路是提高国内水泥生产效率,而这远非一日之功。
二、是劳动力成本问题。
劳动力成本增加是所有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,单个用工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几乎没有。出路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。纤维水泥管用工问题的特殊性在于,流动性强的农民工、临时工不能满足企业对大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。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,企业用工市民化是大趋势。与之相应,对现有劳动力的职业化培训、对用工的市民化安排,会成为企业和所在地区必须列入规划的事项。
三、是汇率问题。
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单边升值已经超过30%,未来汇率双向波动是趋势。跨境人民币结算是减少汇率波动的有效手段,但取决于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。
四、是环境保护问题。
绿色GDP是国人一致的追求,相关规则只能越来越严。企业环保成本投入可有可无、可多可少的局面在不远的将来必定会消失。
五、是国际市场问题。
2013年我国纤维水泥管品出口2840.7亿美元,是2000年的5.5倍,世界纤维水泥管的美誉名副其实。然而产品遍布世界,品牌却走不出国门。为了品牌出口,企业走的弯路、付的学费不少。总体而言,我们还没有找到品牌走出去的规律;与此同时,不少新兴发展中国家开始复制中国纤维水泥管产业的奇迹,凭借低廉的生产成本,快速蚕食我国的出口市场份额;再加上世界各地纷纷兴起的各种贸易壁垒;使我们前有拦路后有追兵,大而不强、大而难强。
综上所述,新常态的特征凡此种种,不一而足。传统行业的低门槛与品牌做强的高难度,成为当下纤维水泥管行业的典型特征。平等的市场机会是常态,但竞争的结果不会皆大欢喜;维持创新的努力是常态,否则就只能在惨淡中喘息;有人吃香喝辣,有人朝不保夕。新常态下的主动权握在谁手,值得认真思考。
下一篇: mpp电力管规格有哪些